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习近平用典——笃行篇(3)

发布者:免费色带大全 [发表时间]:2022-07-11 [来源]: [浏览次数]: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庄原《楚辞-离骚》

释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前方的道路漫长又遥远,我将上天入地,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去探寻。

屈原写作《离骚》时已被楚怀王疏远。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他不断遭到保守贵族集团的排挤、打击和放逐,已到了救国无门的地步。《离骚》后一部分主要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他上叩帝阍(hun),却遭到冷遇;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接着,诗人找灵氛占卜、巫咸问策,并听从灵氛的建议,决计远行,但正当他“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要升腾远游之时,“忽临睨夫旧乡”(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对故国的强烈眷念使他不忍离开。展示了诗人内心去与留的复杂矛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两种情感的聚焦:一是遭到打击陷害、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二是董道不豫、上下求索的决心——“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真理不懈求索。

解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赶考”,折射着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赶考”说。2013年7月他在西柏坡提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提“赶考”之后,引用了屈原的这句话,勉励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考试”仍在继续。我们需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9.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等文中引用

原典:老子曰:……夫人君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战国〕文子《文子•下德》

释义:上面这段话出自《文子•下德》,主张君主应利用众智众能治理天下。

文子认为,国君不出朝廷就能知天下之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物推知其他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人,由此得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也就是说,聚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后《淮南子》引用《文子》此语,按当时习惯改“即”为“则”,如同司马迁《史记》引《尚书》做法。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小到家庭,大到单位、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团结,都需要和合。如今的时代,单打独斗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绝不可能基业长青。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没有共赢就没有未来。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因为各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所以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因为在国际关系中真诚地同别国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所以中国同其他国家不断扩大交往、共享繁荣。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疲软无力,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不稳定因素此起彼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遗世孤立。只有以同舟共济的真诚态度深化合作,以相向而行的务实行动管控分歧,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真正缔结为命运共同体。

 

10.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等文中引用

原典: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清〕總源《默瓠•治爲八》

释义:《默觥》是清末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分《学篇》《治篇》两部分,反映了魏源的哲学思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从一反一正两方面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魏源又说:“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倾斜的大厦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得了的,决了口的河道不是一捧土就能堵塞得住的。这说明挽救危局,单凭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群策群力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他反对乾嘉以来脱离实际的繁琐考据学,主张通经致用、积极用世,为文多论及人才问题,如:“古之得人家国者,先得其贤才。士心之归如此,而民心有不景(同‘影’)从者乎?”“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解读: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判断。他认为,这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要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二是“怎么办”,要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良方。就“怎么办”的问题,他提岀了四点建议,其中第一点就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

在论述这一观点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这一古语。全球经济增长,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増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议,防止负面外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