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习近平用典——笃行篇(2)

发布者:免费色带大全 [发表时间]:2022-07-11 [来源]: [浏览次数]: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释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楚国国君对本国臣民的规诫,后被晋国卿大夫栾武子在分析楚军形势时引用。意思是: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

公元前597年,楚国攻打依附于晋国的郑国,郑国求和晋军在救郑途中听到郑楚两国已经讲和的消息后,对继续进军还是退兵意见不一。郑 国派遣使者到晋军中劝其进攻楚国:“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晋国的栾武子先引楚国国君训导民众之语“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说明楚国居安思危、上下一心,不可与楚国结怨”后又引楚国国君“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箴言,驳斥“楚师骤胜而骄”之观点。“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还被东晋陶渊明的《劝农》诗引用。东汉张衡《应间》一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解读:出自《左传》的这八字箴言,言简意赅地揭示出劳动的珍贵价值。是劳动,把浩瀚原野变成万顷良田,端稳了13亿多人的饭碗;是劳动,让一个文明古国焕发蓬勃生机,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是劳动,推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国创造”,抖擞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无数劳动者胼手胝足、艰苦奋斗,恰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大河,缔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

展望未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都更需要焕发劳动热情、激发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劳动节引用这八字箴言,就是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价值导向,激发亿万劳动者的奋斗激情。时代的光荣属于劳动者,历史的使命赋予劳动者。在这个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梦想成真的时代,唯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

 

5.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战国至秦〕《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释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春秋时期齐相晏子与大夫梁丘据的一段对话。一次,梁丘据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通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我和别人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走个不停罢了,所以很难被赶上。”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正是靠着这种执着进取的精神,身材矮小、貌不出众的晏子,成为齐国历史上与管子并称的大政治家他衣着朴素,坐破车,驾驽马上朝。他认为:“从轻不为进,从重不为退,省行而不伐,让利而不夸,陈物而勿专,见象而勿强,道不灭,身不废矣”人格高尚的晏子在齐国享有崇高威望,连残暴弑君的崔杼也因晏子是“民之望也”而不敢杀他: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解读: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借此强调,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开创。没有坐享其成的收获,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空唱高调,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脱离行动,梦想再美也不过是黄粱一梦。现实中,“行动上的矮子”大有人在,为官不为、落实不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干兴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再怎样重复都不为多。无论是“十三五”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还是新常态下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抑或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哪一项都离不开实干。严就是要求,实就是责任,干就是担当,行就是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篇文章标题所言——“关键在于落实”。

 

6.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原典:(阿豺)临死召诸子弟告之曰:“先公车骑舍其子虔以大业属吾,吾岂敢忘先公之举而私于纬代,其以慕瑰继事。”阿豺有子二十人,纬代,长子也。阿豺又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兄子慕瑰立。

——〔北齐〕魏收《魏书•吐谷浑列传》

释义:“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源自吐谷(yu)浑首领阿豺“折箭遗教”的历史典故。

阿豺是吐谷浑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首领。他临终之际,召集各位子弟宣布:他不敢忘记先公将江山社稷交给他的壮举,所以不能私授大业给自己的长子纬代、而要让贤能者慕瑰继承。他叫自己的二十个儿子各取一支箭放在地上,命令母弟慕利延:“你取一支箭折断”慕利延折而断之。他又说:“你取十九支箭一起折断”慕利延折而不断。阿豺说:“你们知道吗?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江山社稷就可巩固。”言终而死。子弟拥戴慕瑰继位。吐谷浑随后逐渐走向兴盛。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团结合作都是实现一切美好目标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以“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古语,倡议各方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的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人类前途命运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在这样的情势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心协力、精诚合作以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是世界潮流之趋势,也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外交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各国携起手来,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定能开辟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7.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

——〔上古时代〕《尚书•说命》

释义:在《尚书•说命》中篇,傅说(商王武丁大臣)对武丁进谏道:“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凡事考虑好再行动,行动时还要抓住时机。自夸其善和自矜其能都会走向反面;事事有所准备,才可以避免祸患。其中“有备无患”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尚书•泰誓》还说:“时哉弗可失!”意即机不可失。北宋王安石在《尚书新义》中将“虑善以动,动惟厥时”阐释为:“事固有善、而非时之所宜者……惟未动,审于虑善;将动,审于时宜。然后.事顺理而当其可矣。不愿可否,非时而动,非聪明也王安石主张“将动,审于时宜”,就是行动时要抓住时机;反之,“非时而动”、逆势而为、就不是明智之举。

解读:在谈到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键是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虑善以动”中的“善”,这里说的是着眼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海峡这边和海峡那边,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唯有保持这样的“同胞情、同理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动惟厥时”的“时”,则是“时机”的意思。有什么样的行动,关键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多年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把握好了这样的时机,坚定地往前走,才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