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习近平用典——劝学篇(2)

发布者:免费色带大全 [发表时间]:2022-05-09 [来源]: [浏览次数]: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

释义:《师说》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文章作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时年三十四岁,由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业已开展。韩愈同青年后学广泛交往,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做法,是魏晋以来所罕闻的,时人纷纷指责他好为人师。于是,韩愈便写了这篇文章,力纠不重视求师问学的不良风气,同时也是对非议者的公开回应。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度概括了老师的基本职责。“传道”,就是传授儒家的道统;“授业”,就是向学生传授儒家“五经”“六艺”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解惑”,就是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道”“业”两方面的疑惑后世理解则有普遍意义。

此外,韩愈还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教育民主思想。

解读: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里,韩愈的这句话,被视为对老师的经典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既是人们对老师的心理期许,也是老师职责的三个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并非视之为并列关系,而是把“传道”排在价值坐标的首位。在他看来,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传授专业知识,那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只有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进入“道”的境界,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

正因此,要成为好老师,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信念,比专业更重要的是人格。诚如所言,“德者,才之帅也”,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应该先立德再立业,让学生成人又成才。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张子语录》

释义: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流传过程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天地岂有心乎?张载称:“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为天地立心”,就是确立仁民爱物之心。“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为往圣继绝学”,化用孔子“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之义。往圣:孔孟所代表的先儒。绝学:中断了的儒家道统。宋儒认为,孟子以后的儒家道统趋于断绝,所以要把先圣快要灭绝的学术传统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后世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张载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其远大抱负和理想,也成为激励无数志士、哲人的精神力量。

解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阐述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为儒家的理想秩序进一步奠定精神基础,为历代文人学士所推崇。习近平总书记与广大知识分子分享张载的名言,同时还引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了重温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家国情怀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当前的中国,从引领经济新常态到把握战略新机遇,从经济转型升级到实现治理现代化,都更加需要智力支撑与知识贡献,这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能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知识并能实现知识价值的时代。对广大知识分子而言,只有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并能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才能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以知识贡献推动时代发展,这是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